黎·马思特斯《沉默》
埃德加·李·马斯特斯(黎·马思特斯,Edgar Lee Masters,1869-1950年),出生于堪萨斯州的加尼特,晚年他住在纽约。美国诗人,小说家。代表作为《匙河集》、《匙河对岸》等。
《剑南诗稿》在孝宗淳熙十四年(1187年)陆游严州任上,曾刻二十卷本。陆游身后《剑南诗稿》八十五卷由长子陆子虡于嘉定十三年(1220年)刻于江州郡斋,已经包含了淳熙十四年陆游在严州所刻的诗稿、晚年家居手订而未刻的诗稿,子虡又将陆游淳熙刻严州本时曾经删落而原诗尚存者编为《遗稿》七卷,这样一来,子虡收集的陆游已经很全面了。此后,放翁幼子子遹于宝庆间知严州,又刊有《剑南续稿》,乃是续其父淳熙严州刻本。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》、马端临《文献通考》著录的都是这一刊本,似乎没有注意到子虡江州本。对这一现象,祝尚书《宋人别集叙录》认为:
“殆严州《续稿》晚出,或已包括《遗稿》,且又有所增益,合前集稿二十卷,则较八十五卷本更为完备欤。”
经过陆游身后的两次整理出版,《剑南诗稿》应该已经很完整了。可是,因为入元以后诗坛宗唐的气氛很浓厚,一直持续到明末,几乎没有间断过,又因当时书籍生产、流通条件所限,加上《剑南诗稿》全集繁重,刊刻、购买、阅读、翻检皆不方便等原因,此后再没有《剑南诗稿》全集覆刻的记载。而子虡、子遹的两种刻本在流传过程中日渐减少,到明末,严州本已不可得,只有子虡江州本残本尚存。
以元大德辛丑(1301年)罗涧谷族孙罗憼刊出涧谷选《陆放翁诗集》为界,此后到明末的三百多年,就是陆游主要借涧谷、须溪、《律髓》三种选本流传的时期。这三百年中的趋势,是三种选本的逐渐合流。明弘治十年(1497年),冉孝隆重刻涧谷、须溪《精选陆放翁诗集》,刘景寅识其后曰:
“诗至苏、黄而下,后山、简斋、放翁、诚斋诸公,相继崛起,而翁之作最多。其全集有抄本尚存,然雅闻而未尝见也;独罗涧谷、刘须溪所选在。胜国时,书肆尝合而梓行,以故传相抄录,迄今渐出,而印本则见亦罕矣。弘治丁巳(十年),在杭之学究家购得前所为梓行者,即簿领间取读,而未详选者之权度果如何也。窃意谢叠山以涧谷为诗派之灵光,揭曼硕以须溪为诗流之善评,要皆具眼,非苟焉者,而况于翁之诗乎!余非所敢知矣。……又因取方虚谷所编《律髓》,悉检翁诗抄出,与选复者去之,为别集附焉,以备一家之言……”
从刘氏所记,可以大概了解:这三种选本是在《剑南诗稿》全集非常罕见的情况下,逐渐合并起来的;涧谷、须溪二种,大约在元代已经合刻了;到明弘治间,二书的合刻也不多见了,刘景寅得到一部后,又将从《瀛奎律髓》抄出的陆游诗一卷附于后,名《别集》,再由冉孝隆重刻涧谷、须溪《精选陆放翁诗集》及《别集》。这就形成了今天所见的涧谷、须溪《精选陆放翁诗》的面貌。
三种选本的逐渐合并,其中虽然有利润对书商的驱动因素,但牟利目的的实现也是建立在商品供求关系和读者需求、心理取向之上的,可以说,正因为陆游全集长期短缺,才使读者和商家像滚雪球一样渐渐把不同的陆游选集滚在了一起,于是便形成了一个流传中的陆游“全集”。这个合集的选目,就几乎反映出元、明两代一般读者所能见到的陆游“全貌”了。
涧谷、须溪、《律髓》三种选本合刻的涧谷、须溪《精选陆放翁诗》(《前集》十卷、《后集》八卷、《别集》一卷),既去其复重,《前集》涧谷选,收诗295首,《后集》须溪选,收220首,《别集》方回选,收172首(仍有一首与涧谷本重),合计凡686首(去其重复1首)。此后,在这686首的基础上衍生出了新的选本。
李蔉《宋艺圃集》是一部宋人总集,收陆游94首:
“《宋艺圃集》,二十二卷,明李蓘编。蓘字子田,内乡人,嘉靖癸丑进士,官至贵州提学副使。是集选录宋人之诗,成于隆庆丁卯(1567年)。”
曹学佺《石仓历代诗选》,成于崇祯间,是一部历代诗总集,收陆游105首:
“选历代之诗,上起古初,下迄于明者也。凡古诗十三卷,唐诗一百卷,拾遗十卷,宋诗一百七卷,金元诗五十卷,明诗初集八十六卷,次集一百四十卷。……所选虽卷帙浩博,不免伤于糅杂,然上下二千年间,作者皆略存梗概;又学佺本自工诗,故所去取亦大都不乖风雅之旨,固犹胜贪多务得、细大不捐者。”
核对这两种选集中陆游的选目,无一首不出自涧谷、须溪《精选陆放翁诗》之中,其文句与四库全书本《剑南诗稿》(四库用汲古阁本)异者,与涧谷、须溪选本(《四部丛刊》景刘氏嘉业堂明弘治十年刊本)多合。于此也可见《精选陆放翁诗》前、后、别集就是明末以前绝大部分读者能看到的全部陆游,也是当时选家编选陆游新选本所用的共同底本。
因为没有完备的《剑南诗稿》刊出,元、明两代是陆游编选的停滞时期。上述李、曹两家总集所选陆游都出自《精选陆放翁诗》,所含篇目也很少。万历间新安书商潘是仁刻有《宋元名家集》,其中《陆放翁诗集》八卷,收诗544首,也是绝大多数出自《精选陆放翁诗》,间有一二首不同而已,只是篇目稍多于李、曹二选。以上三种,严格说来都不能算是陆游的新选本,而只是在原有选本基础上的再选择。
此时期堪称新选本的可能唯有正德庚辰(1520年)朱承爵自选自刊的《放翁律诗钞》四卷,选放翁七律三百余首。此书当时影响并不大,公私书目著录甚少,清阮元《天一阁书目》卷四有著录:“《放翁律诗钞》四卷,刊本,宋陆游撰,明正德庚辰江阴朱承爵选。”并录有朱承爵原序,云:
“放翁尝从范石湖辟入蜀,故其诗号剑南集。集中诸体皆备,惟律尤为和平粹美,如‘百年浮世几人乐,一雨虚斋三日凉’、‘画楼酒旆滴残雨,绿树莺声催暮春’,概可想见。而晦翁亦善称之。余尝编读其集,录七言律得三百首有奇,釐为四卷,因名曰《放翁律诗钞》,未敢曰‘选摘’也。”
推荐阅读: